close

「什麼都在漲」~那天坐計程車去探望親戚,計程車司機一直抱怨。
原來他的小孩在中部念某私立大學,因為高漲的學費、生活費和其他開銷,讓他已經沒有其他的力量可以幫助孩子的教育。除了學費要助學貸款之外,生活費和租屋費,他一個月勉強擠出5000元給孩子。

他說,現在只拜託政府不要再漲學費。

 

因為他的小孩,不但要讀書、考試,還要打工賺取生活費,上大學其實對他孩子而言,只是一個拿文憑的負擔,每天除了上課之外還要打工,好像沒有多餘的力量可以好好讀書。

 

我開始思考這個奇怪的現象。

 

現在大學的數量供過於求,大學入學率已達到96%以上的高比例,也許在不久之後,我們可能看到大學缺學生的現象(其實現在就已經有部分學系缺學生了)。既然供過於求,學費怎麼可能一直節節高漲?

 

也就是說,現在的喊價權在買方市場,學費應該會降下來而不是節節高昇。

 

原因可能就在於「政府規範了公、私立大學學費」,也就是因為「政府設定了價格的上界」。

 

想像一下,如果想要喝一杯檸檬紅茶,街上有3間在賣紅茶,每家價格均有差異,但是因為服務不同,所以各有各的客源。

 

三家也許策略不同,一家打出「鮮採新鮮檸檬」;第二家強調「紅茶遵循古法」製作;另一家強調「我家檸檬紅茶最便宜」。因此,因為特色不同,也自己控制收入與成本,因此,三家都可以在市場中生存,並取得適度的利潤。

 

如果此時政府出手,下達紅茶只能買單一價格的規定,結果勢必造成,店家在有限收入中不斷降低成本,當然不會使用較好、較貴的原料,最後看似價格低廉,其實卻犧牲的是消費者使用的品質。

 

回到大學的問題,也許有些大學校校長想要打出差異化,強調「最優質的學校」,校園中有健身房、游泳池、有24小時的讀書閱覽室、優質的宿舍,每間教室、宿舍都具備一定的配備,但是這所大學的學費肯定所費不貲。

 

但是也有些學校打出「比公立大學更低的學費」為號召,並且如果高分錄取還可獲得獎學金。因為各個學校可以控制「收入與成本」,因此勢必卯足全勁創造出不一樣的大學,以吸引學生的注意,最後進入該校就讀。

 

另一方面,對學生而言,每位學生願意支付在大學學習的價格原本不同,有些高、有些低,尤其教育是投資在孩子身上,每位家長對願意投資的金額一定會有差別。政府可以持續管制公立大學的學費,然後讓願意負擔多一點的家長多付一點。

 

因此,鬆綁吧~讓各大學的活力與特色發揮出來吧~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大學學費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易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